问题一:AI&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助推力。
人形机器人量产,硬件本体是前置条件,更重要的是“AI 大脑”。从感知、执行、决策和认知四个功能来看,认知和决策功能是智能化的最高标准,其实现也难于感知和执行功能,均具备才能称为 L5 级(自适应型)。正是大语言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自主感知环境、理解任务、动作编排等自主完成一套动作成为可能,智元机器人的 EI-Brain 框架为摩登7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解角度;同时,人形机器人也是“具身智能”的最好载体之一。
问题二:特斯拉 Optimus 零部件拆分,国内供应链主要发力点。
特斯拉软硬件能力兼备,是最具潜力的人形机器人厂商之一。Optimus 三大系统拆分如下:(1)控制系统:FSD &Dojo D1 超算芯片;(2)传感系统:各类传感器,包括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电子皮肤、视觉等。(3)执行系统:躯干 28 个执行器,14*旋转执行器+14*线性执行器。长期来看,国内企业有望通过特斯拉汽车供应链逐步渗透,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替代潜力巨大,包括传感器、电机、丝杠、减速器、PEEK 材料等环节。
问题三:应用场景&市场空间,人形机器人长期发展潜力几何?
人形机器人行业空间的拓展有赖于功能替代性和成本划算性,安全、功能、成本、效率缺一不可。人形机器人兼具工业品和消费品属性,应用场景包括工商业场景&个人/家庭场景,目前优必选 WalkerS 已在新能源车厂首训,Optimus 也将率先应用在汽车制造。经 Figure AI 测算,(1)体力劳动:企业劳动角色(30 多亿人),占全球 GDP 的~50%(~42 万亿美元/年);(2)消费家居:全球约 23 亿户家庭,700M 需要居家护理的老龄化人口。终局来看,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或在百万亿(美元)级别。 问题四:复盘可比新兴产业,人形机器人渗透率趋势如何演变?
新能源汽车领域,2010 年开始,全球电动车销量渗透率从 0→1%→5%→10%,分别用了 7 年、4 年、1 年;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发展更为完善,渗透率绝对值水平和增速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渗透率从 0→1%→5%→10%,分别用了 5 年、4 年、2 年,在 2022 年渗透率已接近 30%。整体而言,商业化初期渗透率提升较慢,随着技术工艺优化、产品不断成熟,突破 5%、10%后渗透率增速大幅加快。在硬件上,人形机器人可借鉴或复用部分汽车产业链;在软件上,AI 的超预期发展则成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的最大变量,成为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人形机器人渗透率提升或快于电动车。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
(1)Tier 1 厂商:三花智控、拓普集团;
(2)减速器:绿的谐波、中大力德、双环传动、国茂股份、精锻科技、夏厦精密、汉宇集团;
(3)丝杠和轴承:恒立液压、贝斯特、北特科技、五洲新春、长盛轴承、鼎智科技、江苏雷利、捷昌驱动、秦川机床;
(4)传感器:柯力传感、东华测试、康斯特、奥比中光、芯动联科、汉威科技、华依科技。
(5)电机:鸣志电器、步科股份、禾川科技、伟创电气;
(6)机床和刀具:华辰装备、沃尔德、日发精机、国机精工;
(7)材料:中研股份、新瀚新材、凯盛新材。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降本节奏不及预期,下游商业化应用不及预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展不及预期。
智能服务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