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24 年,建设 2-3 个人工智能产业园,新增一批人工智能
领域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新增 100 家制造业企业通过 DCMM 贯
标,加快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
到 2025 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30个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 50 个以上。
到 2026 年,建成 3 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智能算力、
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软硬件等 5 个产
业集群,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重
点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普及应用,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 100 个
以上,赋能水平迈上新台阶。
强化算力供给。整合省内算力资源,建设省级算力统
筹调度平台,实现“算力一网化、统筹一体化、调度一站式”,2026
年建设运营智能算力达到 3000P 以上,可统筹的公共智能算力达
到西部领先水平。建设一批工业领域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和企业级
智能算力平台,提升面向制造业的算力供给、运营、管理能力。
定期发布智能算力供应商清单,推广算力券、智能算力车等,鼓
励采购智能算力服务。2024 年建设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陕西电信算力中心、安康智算中心(一期)等项目,新增 30 户以
上企业应用智能算力。
扩大数据供给。加强公共数据的整合开放,探索开展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加强制造业数据的采集、利用、开发,
探索建立企业数据“标注+训练”闭环机制,储备高质量数据集。
建设陕西丝路数据交易平台,引导企业发掘数据资产、开放数据
资源、参与数据交易,打造一批企业数据品牌。继续推广《数据
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国家标准,帮助企业建立
统一标准的数据管理体系。2024 年,推动 20 户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资产入表,DCMM 贯标覆盖重点产业链。
附件: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5个产 业集群
新建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水资源利用效率(WUE)不高于1.2;造大模型训练应用东数西算、东数西训等典型场景
本区机器人产业生态初具雏形,引进和培育 100 家左右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全区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 10 亿元以上,深度融入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生态链
算力规模达到35EFlops以上,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左右,新增算力基础软硬件设施自主可控比例60%以上;孵化一批行业应用大模型,培育典型应用场景30个;
年度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且年度 研发投入超过300万元的企业,对研发投入超过300万部分按8%比 例予以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按照年度营业收入增量的2%,予以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打造100款以上大规模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
培育3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推广30个典型应用场景,选树100家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打造5个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及若干示范基地,可用算力超5000P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500家,打造10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3个以上人工智能示范区。建成人工智能岛、济南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湘工信人工智能〔2024〕325号;智能算力达到3600PFlops,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设5家左右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50个左右特色化的行业大模型、100个左右标志性创新产品、200个左右典型应用场景
以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分析人工智能风险来源和表现形式
通过本白皮书提供的设计指导, 降低服务器和冷板式人工智能加速卡之间的适配难度,降低适配的成本和人力投入;便终端客户根据业务场景灵活选择相应产品
基础标准是物联网的总体性、框架性标准,为其他各类标准提供基础支撑;技术标准是物联网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为实现物联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L3 级(交互型):具备感知功能、执行功能和部分决策功能; L4 级(自主型):具 备感知功能、执行功能和决策功能; L5 级(自适应型):具备感知功能、执行功能、决策功 能和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