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学适用、标准规范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方法,基本建立涵盖制造业各门类重点产业典型产品的技术体系,分类分级建立短板技术攻关库、长板技术储备库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库。通过有效应用,技术体系效能初步显现,产业科技攻关更加全面和精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新技术推广更有成效,标准、质量、关键软件等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显著增强;在指导地方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引导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研发体系持续优化。
到2027年,建成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通的技术体系网络。技术体系全面应用于产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有效指导地方制造业技 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有效引导企业建立先进的研发体系和 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制造业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 提供重要支撑。
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下简称“技术体系”)按照产品生产流程或产品组成环节构建1套环环相扣的评估分析框架,围绕产业技术供给和支撑2条主线,形成关键技术、物料、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装备、质量、标准、管理服务、关键软件9张清单,依据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对比国内外差距,形成5个评估等级。通过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有效推动产业科技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新技术推广,促进标准、质量、关键软件等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指导地方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持续优化技术研发体系。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建设和应用技术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打造体系化竞争新优势,实现高水平产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附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
用户可通过二维码对构件生产工艺,构件信息进行追溯,跟踪与管理,构件生产完成之后,通过一流程一扫码步骤完成质检,货运,信息录入等多流程的实时记录
建立标准化的能耗采集监测体系,对接入监测的数据进行规范处理,数据的动 态分析,及时干预,保证节能政策的正确执行,企业水电气等各项能耗总体降低13%;企业运 营成本下降5%
平台通过标识实现前端信息采集,解决了货物确权的问题,降低线下人工核验时间95%,解决动产质押融资中的重复质押问题,解决因重复质押引起的融资问题事件28起
客户点检效率提升58%,客户满意度提升20%,设备平均无故障开机 时间增加268小时,售后服务人员平均服务效率提升18%,服务质量提升32%,售后服务成本 降低15%以上
减少人工计数和汇总操作,提 升准确率70%以上,数据颗粒度提升至十位级,降低人员工时15%以上,客户实时应答能力提 升35%,查货调货效率提升40%
通过统一防疫政务接口将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场所码等标识数据统一归集使用,为防疫工作的应急响应预案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
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作为切入点,从多个维度分析系统解决方案的发展情况,归纳系统解决方案发展现状和图谱,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应用和变革趋势
基础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发展篇根据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标志性成果将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划分为探索期
详实数据研判了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剖析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及实施路径;总结行业工厂数字化转型差异路径;提出工厂数字化转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智慧供应链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实现智能决策;透明化管控,智慧供应链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实现 智能决策
智能工厂是以提高工厂运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主要目标是使生产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优化,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间实现互联互通
智能车间建设重点在于对车间内关键环节、业务单元的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能够自动、 高效、稳定的完成排产和生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