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各中小学,区教育局教研室,区教育技术中心:
根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余杭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20)》等文件精神,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领域的应用,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助推我区成为全省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实施目标
针对我区地域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全员推进、点面结合、优质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打造余杭区人工智能教育品牌。
(一)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三级部署体系
实现从义务教育段到普职高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部署体系,构造“标准校实验室+中心校实验室+基地实验室”的三级体系,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二)打造人工智能教育贯通课程体系
建设余杭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匹配三级体系的实施路径,实施《AI上未来制造者》系列课程,实现对区项目校全体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教育的全覆盖;实现课程资源体系化,形成地方性特色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库。
(三)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的服务内容,形成师训体系的整体建设。以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教学实践,推动课堂创新变革,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培训资源建设,完善全程监测的师训评价体系。
(四)搭建人工智能教育活动体系
通过“创意设计、创意智造、创新智能”的活动探索与实践主线设计,组织参与人工智能教育品牌影响力的竞赛,为省级、国家级、国际性竞赛输送选手;组织相关科创活动,人工智能峰会,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科创教育示范基地,为学校提供互动共享交流平台,为区域培养未来的智造者。
三、实施步骤
项目推进按照公办学校全覆盖,民办学校自愿自费参加的原则推进,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前期筹备阶段(2019年7月-2019年8月)
论证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在全区中小学推进的可行性,确定区域整体运作方案,启动招投标工作。
(二)第二阶段全员推进阶段(2019年8月-2020年7月)
在全区公办小学、初中、普职高每校建立1个标准校实验室,在公办学校中选出5所学校建立中心校实验室,在余杭经济开发区和瓶窑中学各建1个人工智能科创教育基地,构造“标准校实验室+中心校实验室+基地校实验室”的三级体系,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实验室建成后,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推进的起始年级为小学三年级,初中七年级,普职高一年级。
(三)第三阶段深入推广阶段(2020年8月-2021年7月)
在小学三年级、初中七年级、普职高一年级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持续在小学四年级、初中八年级、普职高高二年级开展教育教学,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教育推进工作。
(四)第四阶段品牌建设阶段(2021年8月-2022年7月)
推进完成小学标准实验室六年级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形成覆盖全区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格局,打造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优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涌现一批AI教育有影响力的名优学校和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名优教师,形成一批特色教研科研成果,培养一批优秀拔尖人才,承办省级或国家级人工智能科创竞赛活动,凸显余杭人工智能科创教育品牌特色。
四、实施内容
(一)三级体系课程实施方案
1.标准校课程实施内容
标准校作为全区覆盖和推广人工智能教育的主阵地,完成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实现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在此基础上选拔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参加进阶学习。
人工智能普及型课程:第一年为启动阶段,各校在起始年级,每学期每班开设不少于16课时的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考虑到课程特点,建议采用两课时连上,隔周上一次课的形式。
(1)人工智能基地活动: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初始年级学生前往基地进行拓展课程学习及实践活动,该活动纳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2)人工智能社团:鼓励学校遴选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成立人工智能学生社团,积极开展进阶课程。
(3)人工智能区级赛事:学校组织人工智能社团成员至中心校或基地,参加区级假日杯普及类人工智能主题赛事活动。
(4)人工智能活动与赛事:按基地要求推荐优秀学员参加市、省、国家、国际等各级AI赛事,以及访谈型主题活动、演讲型主题活动、人工智能教育峰会、教育成果展等。
2.中心校课程实施内容
中心校以优质及特色为目标,为了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各校遴选出对AI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参与人工智能进阶课程的学习机会。
(1)人工智能普通课程与活动内容:中心校在开展本校人工智能课程的基础上为各标准校提供进阶课程和设备,人工智能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较标准校有所提升。
(2)人工智能选拔赛:组织学生参加余杭区人工智能普及类赛事片区选拔活动,优胜团队到基地校参与区级赛事活动。
(3)人工智能主题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片区共同体内的AI相关主题活动和校际成果展示,同时举办以片区为单位的教学成果交流活动。
3.基地校课程实施内容
基地校团队全面负责余杭区人工智能进校园项目。包括课程规划与实施。余杭区建设两个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皇国山基地和瓶窑中学基地。基地以“AI科普+AI科学+AI科创”为主题,打造一个集互动体验、拓展提升、赛事活动、展示交流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体现余杭区“人工智能”的创新型城市特色。
(1)人工智能课程:在基地内开设人工智能各级课程。合理安排学生的拓展学习和竞赛指导课程;在节假日,面向余杭区开设拓展课程,区内学生可自主报名参加。
(2)人工智能区级赛事:组织余杭区假日杯人工智能赛事,并在基地内进行决赛阶段的赛事活动。
(3)人工智能高级赛事:组织学员参加人工智能市、省、国家、国际级赛事。
(4)人工智能活动:在基地内组织各类人工智能主题活动,包括:AI访谈型主题活动、演讲型主题活动、人工智能教育峰会、教育成果展等。基地为各级各类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
(二)教师活动实施方案
教研室以学段、片区为区分,以各学段的中心校为纽带,建立起基地校-中心校-标准校的项目三级教研体系。组织各校人工智能课程专职教师定期开展三级体系教研活动。
(1)中心校承担片区人工智能课程专职教师的集中教研活动,定期组织集中培训,获得学分。
(2)基地校承担全区人工智能赋能培训、评比活动。每年组织两次人工智能专职教师AI课程进阶培训;每年组织两次标准校校长领导力培训;每年组织两次 AI导师参加人工智能全国性的培训;每年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比武活动和教师创新作品评比活动。
五、实施保障
(一)机制保障
1.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成立余杭区人工智能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决策、实施保障,具体如下。
组 长:沈洪相
副组长:周宝阳
组 员:王忠华 吴寅静 包胡凌泰 徐燕铭 张红坚
各校校长
2.项目工作管理小组
工智能项目工作管理小组由教育局统筹,基地校长主管,负责人工智能三级体系项目策划、组织、协调、指导、监控、评估工作,具体如下。
皇国山基地:校长1人,部门管理3人,分别为办公室1人,后勤部1人、教务处1人。皇国山基地日常管理由教研室负责。
瓶窑中学基地:校长1人(瓶窑中学校长兼任),部门管理2人,分别为教务处1人,办公室、后勤部1人。瓶窑中学基地日常管理由瓶窑中学负责。
业务管理由教研室统筹安排,教研室主任为总负责人,各学段教研员负责本学段内所有业务管理。李强 (业务总负责,小学段课程负责人),沈伟春(初中段课程负责人),周晖 (普高段课程负责人),谢黎明(职高段课程负责人)。
区项目工作管理组建立双周工作例会和学期总结表彰会制度。学校项目组和运营团队派代表参加,总结全区项目推进经验,会议表彰先进,发布项目推进指导意见。
3.项目运营工作组
项目运营工作组必须在区教育局项目工作管理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课程开设、主题活动、竞赛活动、教师培训等由教育局项目工作管理组统筹安排。入校服务、对外交流、资源引入、赛事安排、专家授课等由运营公司根据课程需要提出方案并在教育局项目工作管理组的管理下统筹安排。
项目运营工作组建立面向教育局项目工作管理组的周汇报制度,汇报人工智能阶段性开展情况,提出下一步推进建议。
(二)经费保障
1.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保障。AI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公办学校政府投入全覆盖,民办学校采用自愿自费原则参与项目。
2.教学设施设备维修保障。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和租赁合同支付设施设备维修费用,保障教育教学正常开展。
3.基地后勤服务保障。基地运营所需水电费、物业费、安保费、办公经费等由教育局统筹安排。
(三)考核机制
区教育局制定人工智能教育项目进校园的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并纳入学校年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区教育局制定人工智能教育项目进校园的运营方相关考核评价制度,纳入到对运营方的年度评价。
教师教学课时数按规定纳入日常工作量,在课程建设、课堂比武、活动比赛等项目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机器人公司 机器人应用 智能医疗 物联网 机器人排名 机器人企业 机器人开发 独角兽 消毒机器人品牌 |